华睿投资|《睿观点》系列
睿智创造价值 服务助推成长
文 | 华睿投资 徐婷
近日,微链在万物生长大会上公布的杭州准独角兽企业榜单在整个投资圈掀起了不小的涟漪,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眼球。根据该榜单的定义:“准独角兽企业”是指已经穿过天使轮的初始黑暗森林,企业估值在a轮-c轮间达到一亿美金估值,企业商业模式基本得到验证,企业开始规模化扩张的真正起步时期,一旦战略、打法对路,估值也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根据该定义,准独角兽企业正处于起跑到加速的过程,加速过程中自然少不了资本的助力。但就其融资而言,准独角兽们也不可盲目选择,仍需要遵循五大法则。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融资诉求,比如天使阶段的企业,处于做产品阶段,融资目的就是研发产品并奖励最合适做出产品的团队;pre-a阶段的企业,产品模型已经出炉,但还需等待市场验证。为此,pre-a阶段企业融资诉求就是用于市场验证并维持团队。
对准独角兽企业而言,公司产品和商业模式市场验证已经完毕,但需要加速发展、在最短时间内占据市场,建立护城河,以资本换时间。因此独角兽企业融资时应该寻找有产业投资背景的知名机构,一方面为后续融资及上市做信用背书,另一方面准独角兽企业可以利用投资人的产业资源。
准独角兽企业的公司产品和商业模式已经得到市场验证,公司也有流水数据,为此独角兽企业在对外融资时要特别关注公司的增长曲线图,因为投资人在是否投资准独角兽企业时会特别关注企业数据增长情况。
根据收入规模和成本比例二大因素,增长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收入规模增长,成本比例下降;第二种情况收入规模增长,成本比例扩大;第三种情况收入规模不增长,成本比例下降;第四种情况收入规模不增长,成本比例扩大。第一种公司——收入规模不断增长而成本比例下降的公司,会得到大部分机构的青睐,抛出投资橄榄枝。第四种公司——收入规模不增长而成本比例还不停扩大的公司,如果业务增长在未来没有大的改观或突破,投资机构基本都会选择将之拒之门外。真正让投资机构爱恨交加的是第二种公司——成长规模增长,成本比例下降或第三种公司——成长规模下降而成比比例下降。在第二种公司和第三种公司之间,投资会更愿意选择第二者,成本规模增长。为此准独角兽企业若想获得理想的投资,一定要特别重视企业的业务增长规模,增长是硬道理。
准独角兽企业融资是为加大投入、加速业务发展所需,并为下一轮融资或ipo作准备。为此准独角兽企业在选择投资人时,会盲目地选择外资机构或bat、华为等投资机构,看重外资机构的品牌背书或者资源嫁接。特别是阿里、腾讯、华为等机构的投资,准独角兽会天真地认为引入这些机构的资本就自然进入巨头们的生态体系,可以借助巨头的资源和渠道快速发展,甚至以不惜腰斩的价格出让股份…其实背靠大树好乘凉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阿里等机构投资部不等同于阿里,投资部与业务部或渠道部的对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给予资源的支持很多时候只是一张空白支票,是否能兑现还有待时间的证明。再者,这些机构给出的投资条款非常苛刻,存在或有风险,在后续融资使企业处于较被动局面。因此,准独角兽在选择投资人时,不盲目“崇洋媚名”,选择合适的投资机构,要找真正能帮助企业优化商业模式、提供资源对接的投资人。
美团创始人王兴有一个边界论,意思是指其实一个人不是说没有边界,而是说一个人如果自我设限,成长就会受到影响。企业也是一样,不要给自己设限,在这个时代丧失机会比什么都可怕。
企业不设边界的背后本质原因是现在社会变化迭代太快,窗口期太短,变化已成为企业的常态,新常态不存在超长期稳固的护城河,唯一不变的是不停的变化。美团的估值现在已达到300亿美金,作为巨无霸企业,美团已从最初的团购业务、拓展到外卖业务、酒店业务,不断的突破边界才使得美团越做越大,如果只将业务限定在团购业务,美团现在估计不到30亿美金,而且面临众多团购平台的冲击。因此准独角兽企业也不能自设边界,需要不停根据自己的平台和工具,突破边界线。
准独角兽企业正通往“真正”独角兽企业的大道上,急需快速扩张,此时寻求资源支持等是企业快速扩张的迫切需求。所以准独角兽企业在选择相匹配的投资人后,要善于利用投资人的资源、利用投资人的时间。投资人命中注定“时间全是碎片,优先级随时改变”。所以企业得主动、及时争取到投资人的时间,寻求落实一些资源帮助。
华睿投资支持过很多准独角兽企业,帮助其进一步优化商业模式、提供资源对接以及产业链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但也不可能关心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公司,只能根据轻重缓急来调整优先级。所以准独角兽若能善于利用资源,主动坐在投资人面前寻求帮助,投资人才会竭力施以援手。